今年4月,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了为期一年的市管城市桥梁定期结构检测工作,旨在对包括九眼桥、南门桥、成汉北路跨三环路跨线桥、天府大桥在内的157座桥梁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健康检查”。25日上午,在成汉北路三环路跨线桥上空,一架搭载先进设备的无人机正在进行桥梁外部结构的扫描作业,这标志着此次桥梁“体检”工作正有序推进,利用科技手段全方位保障城市安全。
1. 科技助力:无人机与AI协同,开启桥梁检测新篇章
在成汉北路跨三环路跨线桥的检测现场,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和AI识别系统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对桥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扫描。这一创新应用,不仅避免了传统人工检测对交通造成的干扰,还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过去,人工巡检需要封闭部分车道,效率低下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今,借助无人机和AI算法,我们可以实时获取高清影像,并自动识别异常点位,检测效率提升了50%以上。”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了获取更全面的桥梁健康数据,人工检测与无人机检测相辅相成。无人机主要对桥梁外部进行高效扫描,而人工则可以利用更精密的仪器对桥梁内部结构进行深入探测。此外,本次检测还首次引入了桥梁检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不同检测单位数据标准的统一,可以实时追踪检测进度,并对隐患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为后续的桥梁养护和维修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2. 精益求精:多维检测,构建桥梁安全防护网
本次检测内容涵盖梁体外观、支座状态、桥墩基础等数十个项目,构建了“从空中到水下”的全方位检测体系。针对跨河桥梁,如九眼桥,检测人员采用水下机器人搭载的多波束声呐设备,对水下桥墩和拱脚的冲刷情况进行详细扫描;对于结构复杂的高架桥,则结合智能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桥梁的应力、位移等关键指标,确保隐患能够被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置。
“我们严格遵循《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采用超声波等无损检测设备,对桥梁表面的裂缝、钢筋锈蚀等病害进行定量评估。”检测单位的技术负责人表示。所有检测结果都将被同步录入系统,为每座桥梁生成专属的“健康档案”,为后续的分级分类养护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发现的隐患,将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团队进行研判,并制定科学的维修方案,构建起“检测—预警—维护”的智能闭环管理体系,推动桥梁管护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3. 持续提升:从小处着手,美化城市环境
成都市的桥梁检测工作与“净优亮美”专项行动紧密结合,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自“净优亮美”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已完成37座次城市桥梁的涂装维护、弹性体降噪伸缩缝专项整治等工程,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同时,通过引入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逐步构建起“人工智能+”的道桥管理维护新模式。未来,成都市城管委将继续推进道桥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为成都建设安全韧性的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从人工攀爬到无人机巡航,从纸质记录到大数据管理,成都正利用科技手段和匠心精神守护着每一座桥梁的安全运行。这场贯穿全年的“体检”行动,不仅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是对“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深刻践行。随着“净优亮美”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成都市民的幸福感与安全感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提升。
中交路桥科技依托勘察、检测(含特检)、设计等传统行业能力,可提供“检、诊、修、应”的全生命周期综合一体化服务,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提升城市安全运行风险隐患发现、防范、化解、管控的智能化水平,为推动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迈向智慧城市的新时代征程中,中交路桥科技有限公司将始终坚守安全底线,不断完善和优化城市安全运行综合服务平台,为城市的平稳运行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