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路桥科技是从事工程检测监测、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与评价、数字智能化研发为一体的复合型高新技术集团企业。
新闻资讯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关键一环:动态挠度监测
更新时间:2024-11-27 10:49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2020年12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了关于印发《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通知,对全国公路400多座长大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实施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公路系统长大桥梁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建设在逐步地推进,将进一步推动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桥梁健康监测也是目前桥梁智慧化管养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目前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挠度是桥结构的一个关键参数,同时动挠度监测也是桥梁监测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重点介绍毫米波雷达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最前端和最基础的系统是传感器子系统系统,桥梁评估的参数是直接利用传感器监测的参数或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的参数。因此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功能的实现与桥梁监测参数的选择、仪器设备的选型、监测传感器与参数应与监测的目的和内容相匹配等直接相关。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具体参数应根据以下规定来进行确定:

· 根据桥梁运行环境、受力状态分析、耐久性分析、风险评估结果、监测应用目标确定监测内容;

· 根据桥梁结构、部件、构件的技术状况,既有病害、损伤程度、监测应用目标,经分析确定监测内容;

· 根据技术状况评定结果、监测应用目标确定监测内容。根据以上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参数确定的相关规定,应包括桥梁运营环境、作用、结构响应、结构变化等。桥梁运营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雨量和结冰等。桥梁作用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车辆荷载、风速及风向、结构温度、船舶撞击和地震等。桥梁结构响应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位移、转角、应变、索力、支座反力、振动等。桥梁结构变化监测的主要参数包括基础冲刷、位移、裂缝、腐蚀、预应力、断丝、螺栓状态及索夹滑移等。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1)毫米波雷达的特点

根据《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程规程》(JT/T 1037-2022)中对悬索桥、斜拉桥、梁式桥及拱桥规定的监测内容,主梁或拱桥的竖向位移(或挠度)及振动加速度均为必选的监测参数。因此不管是是对于大跨径桥梁还是中小跨径桥梁,桥梁挠度和竖向加速度监测都是关键的监测参数。毫米波雷达由于具有全天候、非接触、高精度、多目标和远距离等特点,此外桥梁动挠度时程曲线通过微分关系可以很方便得到桥梁结构的振动加速度信息,因此该设备不仅可以对桥梁动挠度进行高精度的监测,通过高频的动挠度监测可以分析桥梁结构的振动特性。 

(2)毫米波雷达监测的应用

毫米波雷达采用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干涉测量以及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等关键技术,在雷达波束角范围能实现对桥梁结构多个目标进行动挠度的精确测试。通过对桥梁结构动挠度监测数据的在线监测,可以实现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以及结构动力响应的分析,可以得到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动挠度振动幅值、冲击系数等评估参数。在利用毫米波雷达对桥梁动挠度进行监测时,需要在桥梁测试位置安装角反射器,将雷达监测设备安装在位移不发生变化或变化较小(其变形可以忽略不计)的桥墩或桥台上。对于中小跨径桥梁,桥梁跨中竖向挠度是桥梁结构变形最大的关键截面,采用毫米波雷达设备应重点监测其跨中部位的测点。对于大跨径桥梁有时需要对沿桥梁纵向多个测点动挠度进行监测时,将雷达安装在桥墩或桥台相对固定的位置,在主梁上沿纵桥向布设多个角反射器,可以实现对桥梁纵桥向的多个测点进行测试。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3)毫米波雷达挠度监测系统

毫米波雷达除具有非接触、全天候、高精度、多目标、远距离等特点外,雷达设备还具有低功耗的特点,因此毫米波雷达监测系统在没有供电系统的桥梁可以采用太阳能进行供电。对桥梁动挠度进行监测时,毫米波雷达设备主机可以通过监控中心采集控制终端或远程进行数据的采集,因此毫米波雷达监测系统可以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进行网络的架构设计。毫米波雷达直接使用4G DTU进行传输,无需通过工控机进行数据采集,组网简单、解决现场传输困难问题。对于集群化中小跨径桥梁结构挠度监测,通过分布式无线组网的方式进行桥梁挠度监测系统的布设。采用分布式无线组网模式,毫米波雷达将实时采集的挠度信号通过4G模块传输至4G基站,通过基站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此外多台雷达监测设备可以通过串口模块+4G路由+供电模块的组网模式,将采集数据通过4G基站上传至云平台。在云平台建立毫米波雷达的雷联网,雷联网为用户提供雷达动位移监测和数据分析服务,并能实现向第三方平台的推送服务。

中交路桥科技依托勘察、检测(含特检)、设计等传统行业能力,可提供“检、诊、修、应”的全生命周期综合一体化服务,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提升城市安全运行风险隐患发现、防范、化解、管控的智能化水平,为推动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迈向智慧城市的新时代征程中,中交路桥科技有限公司将始终坚守安全底线,不断完善和优化城市安全运行综合服务平台,为城市的平稳运行贡献科技力量。

上一篇: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软件架构的演化
下一篇:
汶川泥石流地质灾害分析:中交路桥泥石流灾害监测及预警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