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路桥科技是从事工程检测监测、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与评价、数字智能化研发为一体的复合型高新技术集团企业。
新闻资讯
基于机器视觉的生化池监测:CNN生化池曝气量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更新时间:2025-07-03 14:56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在现代化污水处理体系中,生化池如同一个巨大的生物反应器,依靠微生物的辛勤工作来净化污水。而曝气,则是维持这个反应器正常运转的“生命线”。它不仅为微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溶解氧,如同给它们送去“食物”,还通过持续的水体搅动,防止污泥沉淀,促进污染物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确保整个生化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可以说,没有有效的曝气,生化池就无法正常“呼吸”,污水处理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然而,对曝气系统进行有效、精准的监测,一直是污水处理运维管理中的一个难点。传统依赖人工巡视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诸多弊端:巡视频率有限,难以实现连续监控;观察角度和范围受限,无法全面掌握池内复杂多变的曝气情况;更重要的是,判断往往过度依赖经验,主观性强,难以量化,对于细微的异常变化常常反应滞后。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曝气系统潜在问题的积累,进而影响处理效果,甚至引发设备故障。

222.png

为了突破这些瓶颈,提升生化池曝气监测的精度和连续性,一种融合了前沿硬件与智能软件的新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生化池监测】应运而生。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驱动的时代,将先进的硬件设备与强大的软件算法相结合,可以开辟出全新的监测维度。具体到生化池的曝气监测,这意味着利用高清摄像头作为“硬件之眼”,持续捕捉池内气泡产生的动态图像;同时,借助机器学习模型作为“软件之脑”,深度解析这些图像中蕴含的丰富信息。这套系统旨在部分替代繁重的人工巡视工作,实现曝气状态的智能化、自动化监测。

此次研究的核心聚焦于曝气量这一关键参数。曝气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溶解氧的供给水平、搅拌效果以及能耗成本,是优化生化池运行效率、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核心要素。为了实现对曝气量的精准智能监测,研究人员将生化池的曝气图像视为一种全新的、直观的监测维度信息。他们首先在典型的生化池环境中,系统地采集了不同曝气条件下的图像样本,这些图像直观地记录了从微弱气泡到剧烈翻腾的多种曝气状态。随后,科研人员对这些图像对应的实际曝气量进行了精确标定,构建了一个包含丰富样本和对应标签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后续模型训练的基础,它将视觉信息与实际的物理量(曝气量)紧密关联起来。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采用了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CNN因其强大的图像特征提取能力而备受青睐。通过将构建好的图像数据库输入到这个精心设计的CNN网络中,网络能够自动、高效地学习并提取图像中的多层次、多维度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包括气泡的大小、数量、分布密度、上升速度、形态变化,甚至气泡群的整体动态模式等。网络通过不断调整内部参数(即训练网络参数),学习如何将这些视觉特征与预先标定的不同曝气量级别关联起来。最终,一个能够准确识别并量化不同曝气状态的智能监测模型便被成功构建出来。

333.png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还强调了采用“可解释的机器视觉”方法。这意味着研究人员不仅关注模型的预测结果是否准确,还致力于理解模型做出判断的依据。通过模型可视化技术,他们发现这个CNN模型确实能够从曝气图像中提取和学习到极其丰富的多维特征。例如,模型可能特别关注图像中特定区域气泡的密集程度,或者气泡边缘的模糊程度,甚至是气泡破裂产生的微小水花。正是这些细微但关键的视觉特征被模型捕捉并学习,使得它能够可靠地区分出高、中、低不同等级的曝气量,甚至可能识别出某些非典型的、预示着潜在问题的曝气模式。

中交路桥科技基于机器视觉的生化池曝气量监测技术,不仅将运维人员从枯燥、重复的人工巡视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监测精度和连续性。系统能够7x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实时反馈曝气状态,为运营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持。一旦监测到曝气量异常(过高或过低),系统可以立即发出警报,提示运维人员进行检查和调整,从而将潜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生化池稳定高效运行,最终实现更优的污水处理效果和更低的运行成本。这无疑为污水处理厂的智能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生化池的每一次“呼吸”都更加精准、健康。

上一篇:
中交路桥科技污水处理解决新方案:基于机器视觉的曝气监控系统
下一篇: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