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路桥科技是从事工程检测监测、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与评价、数字智能化研发为一体的复合型高新技术集团企业。
新闻资讯
MEMS传感器+无线传输:新一代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关键技术
更新时间:2025-05-09 11:35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随着智慧交通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持续发展,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已逐渐往轻量化、集成化、无线化与智能化的趋势发展。其中,倾斜与振动参数作为反映结构安全与稳定性的关键指标,已成为桥梁运营期监测的重要内容。

倾斜与振动一体化监测,采用轻量化设计理念,集成高性能MEMS传感器、低功耗数据采集模组及灵活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各类桥梁结构的实时姿态感知与响应分析。系统具备高精度、快速响应、安装方便、远程运维等显著优势,可有效满足桥梁在服役过程中对结构状态变化的捕捉与风险预警需求。可结合其结构特性与振动模态特征,在关键部位布设传感器节点,通过有机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网络,实现倾斜角与振动加速度的实时感知、远程上报与平台可视化管理,为桥梁健康状况评估与灾害应急响应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一、监测布点

1、传感器布设原则应遵循如下原则

(1)选择的位置能尽可能全面地、精确地获取结构参数的信息;

(2)所选择的位置有较好的抗噪声干扰性能;

(3)布设数量和位置,应根据结构计算分析结果,选择关键截面和部位布设;

(4)能够通过合理添加测点对感兴趣的部分模态进行数据重点采集;

(5)所选的位置测得的响应对结构参数的变化较为敏感;

(6)宜布置在结构响应最不利位置或已损伤位置;

(7)方便安装和更换传感器;

(8)尽量减少信号的传输距离。

2、测点位置应至少包括

(1)梁桥:主跨跨中和1/4、3/4 跨、边跨跨中和支座处;

(2)拱桥:主跨跨中和1/4、3/4 跨、主跨跨中和拱脚处;

(3)斜拉桥:主跨跨中和1/4、3/4 跨、边跨跨中和索塔处;

(4)悬索桥:主跨跨中和1/4、3/4 跨、边跨跨中和索塔处;

二、数据采集与传输

1、为实现桥梁倾斜与振动状态的精准监测,系统需根据传感器类型、布设数量及监测区域分布,采用灵活的数据采集策略,主要包括一体化采集与汇聚化采集两种模式

(1)一体化采集流程:传感器输出信号经微处理器处理后,通过通信模块直接与应用层对接;

(2)汇聚化采集流程:通过边缘网关支持的各种物联接口,连接各种传感器和终端,采用内置的程序算法,将处理后的数据统一上传至应用层;

2、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应具备自动采集和远程传输功能,并可实现远程配置和调整;

3、数据采集宜选用连续采集,必要时可选用触发采集、定时采集等方式,采样频率应满足实时报警、数据应用的要求。

4、数据采集模块的功能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无人值守条件下能连续采集数据;(2)支持数据实时同步采集;(3)数据采集程序具有自动缓存和断点续传功能;(4)具有故障自诊断和重启功能;(5)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可按需设定数据采集时间;(6)具备完善的日志记录功能,能够记录常见系统运行故障。

5、数据传输模块的功能设计满足以下要求

(1)应保障数据传输的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2)可采用有线、无线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3)宜采用物联网传输协议(常见的如HTTP、MQTT、LwM2M等)进行数据传输,对于触发采集的设备,应定时发送设备状态信息。(4)通过公网传输监测数据时应使用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批准使用的算法进行加密传输。

三、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应充分考虑现场环境条件、结构特性、施工难度与长期运行稳定性,并优先选择具备防护等级高、功耗低、维护简便的产品,以确保系统整体性能与后期运维效率。

中交路桥科技依托勘察、检测(含特检)、设计等传统行业能力,可提供“检、诊、修、应”的全生命周期综合一体化服务,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提升城市安全运行风险隐患发现、防范、化解、管控的智能化水平,为推动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迈向智慧城市的新时代征程中,中交路桥科技有限公司将始终坚守安全底线,不断完善和优化城市安全运行综合服务平台,为城市的平稳运行贡献科技力量。

上一篇:
24h在线,超越人眼极限:智能监测系统如何提前发现桥梁隐患?
下一篇:
迈向韧性城市的市政技术体系:数字孪生、海绵城市与新材料应用的创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