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地区,水陆交通极为发达,道路交通网络和水运航道网络纵横交叉,跨河、跨航道的桥梁数量众多。随着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内河航道交通运输日益繁忙,船舶通行数量不断上升,船舶吨位与尺寸不断增加,船型也朝着标准化、大型化和现代化发展。同时,航道疏浚技术的不断进步,内河通航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原本不通航的内河变成航运通道,原本低等级的航道提升了航道等级。
但由于历史原因,修建于20世纪的跨河桥梁参照旧《内河通航标准》(GBJ139-90),普遍存在原有设计标准低于现行标准要求的现象,导致很多桥梁现在出现通航净空不足、桥墩净宽不够等问题。既有跨河、跨航道桥梁净空、净宽不足,与目前桥下通行船舶数量、吨位存在一定的矛盾,且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船撞桥梁事故的发生频率。加上珠三角水系水文情况复杂,靠近出海口的地方伴有明显的潮汐现象,一年四季水位起伏变化大,尤其是在夏季汛期、台风季节,航道水位上涨导致桥下净空进一步缩减,大型船舶通过跨河桥梁时发生撞击事故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发生多起船舶撞击桥梁事故,不仅对人民的出行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害,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极大影响。
船舶碰撞桥梁事故发生后,桥梁管养单位应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桥梁应急检测,调查碰撞事故对桥梁的损伤程度,检查探明桥梁的安全技术状况,为桥面车辆及桥下船舶交通处置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桥梁应急检测应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承担,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应急检测,科学准确评估桥梁结构的受损情况。当桥梁被撞击后,结构无垮塌等危险,但对桥梁承载力存在疑问时,应建议管养单位开展进一步的结构验算、桥梁静动载试验等工作,以便确定桥梁下一步的维修加固方案。
船撞桥事故的应急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还需要成熟的应急预案,以及多方的协同配合。该文通过深入探究船撞桥事故中桥梁应急检测的重难点与应对措施,总结归纳了桥梁应急检测时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及桥面系的检测部位、内容、方法及重点,分析了桥梁应急检测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违规侵占航道、发生次生安全事故等难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制定应急检测预案、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建立快速审批通道以及开展水上交通疏导等。这些重难点及应对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桥梁检测技术人员对船撞桥事故应急检测的认识和处置能力,为同类桥梁应急检测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交路桥科技依托勘察、检测(含特检)、设计等传统行业能力,可提供“检、诊、修、应”的全生命周期综合一体化服务,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提升城市安全运行风险隐患发现、防范、化解、管控的智能化水平,为推动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迈向智慧城市的新时代征程中,中交路桥科技有限公司将始终坚守安全底线,不断完善和优化城市安全运行综合服务平台,为城市的平稳运行贡献科技力量。